公司剛剛接到一個軟件項目,小明被任命為項目經理。在制定了項目章程后。他開始按照一哥給的項目計劃編制流程圖來收集客戶的需求了。并根據客戶的需求開發了第一版,提交給了客戶,客戶搖搖頭說這不是我想要的;小明虛心聽取了客戶以及同事們的意見和建議后,再次和團隊一起開發了第二版,提交給了客戶,客戶還是搖搖頭說這也不是我想要了。如此往復到了第五版,客戶仍然搖頭。此時小明憋了很久的怒火終于壓抑不住了,朝著客戶發飆了,說“你究竟想要什么?”客戶也怒吼著來了一句“我也不知道我想要什么,我只知道你做的都不是我想要的”。
不知道上述場景你是否遇到過?如果有,就說明你沒有真正弄清楚客戶的需求是什么。
那么什么是需求?先引入兩個英文單詞,need和want,兩者是否有區別?當然有,need是必需的,want是想要的。比如一個人渴了,你給他一瓶水,就滿足了他的need。一個人餓了,你給他一碗飯,也滿足了他的need;但是你此時不僅給你他一碗飯還給了他一碗湯,那就滿足了他的want。

結合到項目當中來,根據PMBOK的定義:需求是指根據特定協議或其他強制性規范,產品、服務或成果必須具備的條件或能力。它包括發起人、客戶和其他干系人的已量化且書面記錄的需要和期望。
在項目中常見的需求類型如下:
業務需求。整個組織的戰略要求我們必須去做什么樣的項目才能抓住市場機遇,進而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等。比如,我們要實行工業化4.0項目來滿足客戶多種類,小訂單的需要,來提升公司市場占有率。
干系人需求。特別要注意干系人背后的或者私人的需求,你懂的。這種最好在非正式場合下去進行了解。
解決方案需求。為滿足業務需求和相關方需求,產品、服務或成果必須具備的特性、功能和特征。分為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:
功能需求。例如,智能手機內存要有4G,跑分要達到多少分等。
非功能需求。例如,保密性、安全性等。
過渡需求。當前要做到最優可能不太現實,那么可以考慮做一個過渡的產品。等到條件成熟再進行更新換代。
項目需求。例如客戶期望的交付里程碑日期、合同責任義務等。
質量需求。例如質量標準、測試方法、CCC認證、ISO取證等。
收集需求的時候要考慮各種各樣的方法,包括但是不限于:
頭腦風暴。集思廣益,群策群力。
訪談。經常是一個訪談者和一個被訪者之間的“一對一”談話,對于一些私密的,私人的需求可以通過私底下的非正式溝通來獲取。
問卷調查。設計書面的問題,來完成受眾廣,快速得出結果,受訪者地理位置分散的需求分析。并可以使用統計方法來獲得結果,比如使用餅圖或者帕累托圖得出比例最高的那部分。建議使用微信中的小程序。
標桿對照。同業對標,或者企業內部的經驗交流會。
觀察。很多行業會有相應的潛規則,當事人不愿意明確提出他們的需求。當然有時候也有那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,就可以旁站觀察得到相關需求。
當通過以上方法收集到了相應的需求后,就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來確定,哪些是need,哪些是want。或者哪些應該要滿足,哪些可以不用或者不用現在就滿足。
投票表決。
一致同意。都同意。
大多數同意。超過 50%。
相對多數同意。比如三個或者三個以上選項時,A占40%,B占35%,C占25%,那就選擇A。
獨裁決策。一個人或者一小部分人做決定。
多標準決策。考慮多方面的因素,比如性價比等。
由于項目資源的稀缺性,你時刻都面臨著事多、錢少、時間緊的狀況。那項目經理在需求管理中該如何去做呢?首先要滿足干系人的need,并且是關鍵干系人的need。
給大家推薦一個非常簡單卻行之有效的工具:其實就是兩個同心圓,當你在收集需求的時候,就可以把所有的need寫在內圓中,want寫在兩個圓圈之間,而外圓之外就是除外責任。

在了解到了干系人的相關需求,并進行了相關的后,就需要記錄下來,形成需求文件。并作為后期定義范圍的輸入。

當然,咱們雖然在前面講過,說項目資源有限,只能滿足關鍵干系人的need。但是一哥想給大家說的是,在實戰中不僅要滿足need,還要盡可能的、有選擇性的滿足一小部分最關鍵的干系人的want(有可能是私利,不,應該是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私利。你懂的),也就是超出他們的期望。只有這樣你的項目才能夠有更大的幾率取得成功。也希望今天的文章對你有幫助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