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來,996工作制頻繁上熱門,很多企業家都參與了討論,網絡上也出現了“百家爭鳴”的狀況。
所謂的996工作制,就是每天工作的時間為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,一周上班六天。
對此,我認為努力應該是每個人的選擇,而不能成為一種道德綁架。
年輕人不接受996≠吃不了苦
“痛苦分為兩種,一種是讓你變得更強,一種則是毫無意義”。對于上班族來說,996就是延長上班時間的苦,一種毫無意義的苦。工作就是你給我工資和成長,我付出勞動和價值。而996意味著什么?你將每天累得筋疲力盡,連看書和交朋友的時間都沒有,更別說007了,前者讓你停滯,后者讓你孤獨。
“地球不爆炸,我就不放假;宇宙不重啟,我就不休息。”這句話曾經在網上吐槽很廣。從程序員996.ICU到杭州小伙逆行崩潰大哭,這個時代年輕人的崩潰,都是默不作聲的。如果一個失去自我的人,還能給你帶來新創意,那叫做夢,如果看到一群疲憊的人干活是一種樂趣,還不如造個機械化部隊,時時精神抖擻,不眠不休,還熱火朝天,多好。
996工作制沒有什么錯誤,可以用來激勵自己,但不能強制。畢竟絕大多數企業都做不到像阿里巴巴這樣“高薪養996”,不然996一定可以成為一種常態,因為絕大部分普通人太缺錢了。但是像阿里這樣的企業太少了,現實情況就是,絕大多數企業都在泥濘中前行。既然眾生皆苦,為何不能放自己一馬?同樣也是放別人一馬。
奮斗值得提倡,但不能拿996定義成評判標準
成功不可復制,只能借鑒。成功的資本家一再強調了年輕人奮斗的重要性,也像是試圖用包裝的心靈雞湯來“名正言順”的壓榨員工,還要跟你談熱情,談理想,如果不能犧牲自己的時間來加班加點為其創造利益,那就只能被淘汰。員工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卻得不到同等時間的報酬,換誰都不愿意。我連養家糊口都困難,有什么資格去談熱情和理想。而有些企業家卻把自己的利益轉化為對員工品德審判標準,這樣的資本主義論調,不是毒藥就是砒霜。毒害的不僅是員工的身體,還有員工價值觀。老板和員工不談金錢,或者認為錢不重要,這樣的行為跟耍流氓沒什么區別。
二戰時,希特勒屠殺中的幸存者馬丁牧師曾經說:當他們來抓猶太人時,我沒有說話;當他們來抓天主教徒時,我也沒有說話;最后他們來抓我時,已經沒有人替我說話了。
對于一個未來即將要被剝削的上班族來說,我即將面對的可能是965,或者是996更有可能是007。雖然目前996工作制也可能只是涉及到部分行業,但真的當整個社會的所有行業都這樣的時候,沒有人能發聲。在這件事上,我們每個人都不是看客。
當然,996我也能接受,只要錢到位。
火了996
青春不應該是996,青春應該是屬于自己,加油
加油